

-
>
最好吃的100道營養家常菜1:秘制排骨100樣
-
>
中華茶道
-
>
老饕筆記
-
>
腌泡醬菜大王
-
>
至味在人間
-
>
知味難-中國飲食之魅
-
>
食帖-只為喝杯好咖啡-02
老饕說吃 版權信息
- ISBN:7501014655
- 條形碼:9787501014651 ; 978-7-5010-1465-1
- 裝幀:簡裝本
- 版次:1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印刷次數:1
- 所屬分類:>
老饕說吃 內容簡介
幾位老北京定期聚在一起聊天,說的是人約黃昏后,桑榆暮年;話京都談地說天,海子,城門、駱駝、象、大塔和旗桿;東單、西四、天橋、鼓樓前……尤其是對老北京的吃食,聊作憶舊的口頭會餐。“民以食為天”,那時的天是什么顏色,在他們心里活靈活現,本書把這些呈現給讀者,權作作者們對京味文化的寸心眷眷。
參與編寫這本小冊子的有“老鐵路”馮春明,“老電業”史漢鈞、趙彥儒,京都藥工、臺灣歸來的印刷技師傅留城,中學退休教師翟鴻起,退休醫生范淑玲。他們不定期聚在一起聊天,說的是人約黃昏后,桑榆暮年;話京都談地說天,尤其是對老北京的吃食,聊作憶舊的口頭會餐。
老饕說吃 目錄
自序:從老百姓的頭等大事說起
老北京的短春
咬春
野雞脖
春餅(荷葉餅)
盒子菜
二月二接寶貝兒
紅嘴綠鸚哥
面扒拉(粑粒)
榆皮面切條
花椒尖小黃花
燒菜炒菜
豆制食品
豆漿有白、甜、成之分
南北豆腐
拌豆腐非得小蔥?
香椿拌豆腐
豆腐雅號“白煮雞”
口袋荷包
豆腐腦、老豆腐不是一回事
豆面丸子、炸豆腐
“雪花菜”不是青菜
“嫩了芽的香椿!”
苦北京的酷夏
獨成茄
扁豆燜面
茄子原產印度
爐眼燒茄子
熗茄皮
附:干茄秧可根治凍瘡
端陽“五毒餅”
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烏梅煮湯消暑
蕎面扒糕
不怕摔的涼粉兒
瓠塌子?糊塌子?烀塌子?
苤藍是什么菜?
熗苤藍
桑葚櫻桃——貨賣當時
荷葉粥葉不粘米
廠句“豆汁張”
“豆汁兒——粥噢!”
貼秋膘兒
河鮮兒
“鮮菱角哎——老菱角!”
芡實——老雞頭
煮茨菰
老北京的涼秋
上腦、三叉、黃瓜條
老北京的涮肉
共和鍋
蕪荽產于地中海
附:香菜可根治蕁麻疹
中秋團圓餅
“七尖八團”
糊子膏
果子干
玫瑰棗
大和恒小米面
烤、烀、蒸白薯
山東饅首壽桃壽面
抻條面不是拉面
小碗干炸(醬)
打鹵面
羊肉氽
羊頭肉
火燒皮薄如蟬翼
灌腸原有腸皮
炒青白蛇
蔬菜營養流失誤區
茶菜不是青菜
公義號“栗子王”
鮮貨挑子
炸馓子
折籮和灶溫
老北京的嚴冬
“蘿卜賽梨哎——辣來換!”
“餛飩開鍋!”
“羊肚開鍋!”
送信的臘八粥
要命的關東糖
救命的煮餑餑
素餡餃子
酥魚
炒醬瓜
芥末墩
打一支蜜供會
后記
老饕說吃 作者簡介
翟鴻起,1931年生人,大專文化,退休于北京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從事北京民俗市井文化研究。著有《老北京的講究》(十集)主演之一。1994年以來,在京味書樓主講“老北京的禮儀”、“老北京人過大年”等講座。在《北京日報》、《經濟日報》、《北京市政府文史資料》等報刊,發表北京民俗文章50余篇。現任北京市民主促進會文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北京民俗學會北京民俗研究開發委員會理事、北京民間文藝家協地會員暨民俗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謎友聯誼會副會長、北京東城燈謎會副會長。
- 主題:
翟鴻起先生著有很多文章,其中這本“老饕說吃”,介紹了北京一年四季的吃食,所有美食都圍繞著老北京的短春、酷夏、涼秋、嚴冬,令人感受著天子腳下的美食是如此豐富!
- >
佛教故事選萃
佛教故事選萃
¥6.0¥15.0 -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66.6¥128.0 - >
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
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
¥12.8¥39.9 - >
美國國民性演變歷程-《菊與刀》美國版
美國國民性演變歷程-《菊與刀》美國版
¥13.7¥36.0 - >
江山半壁人離亂
江山半壁人離亂
¥10.6¥28.0 - >
帝鑒圖說
帝鑒圖說
¥18.2¥35.0 - >
兩棟房子
兩棟房子
¥5.3¥15.0 - >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
¥19.0¥26.0
-
中國古代飲食-中國風俗文化集萃
¥6.3¥19.8 -
中華飲食文獻匯編
¥20.4¥68 -
吃到公元前:中國飲食文化溯源
¥9.8¥35 -
蔬食齋隨筆續集-大廚物語·鮮味
¥10.6¥28 -
歐洲飲食文化史-從石器時代至今的營養史
¥10.3¥27 -
四方五味-中國民間飲食文化散記
¥10.8¥25